日期:2025-09-11
2025年亚洲杯,中国队VS韩国队。
杯赛历史上第21次中韩对决。
这支年轻的球队克服了诸多困难,终究撑到了最后。
两队的H2H(历史交锋战绩)来到16-5,中国队占据绝对优势。
本场赛前,许多人相信中国队能赢。
我个人觉得,主要基于下面几个要素——
我们比韩国更年轻,体型优势更明显。
我们比韩国有更好的积极性和跑动能力。
以及——
纯粹的情绪寄托,从底层逻辑出发,相信这支中国队。
这大概是只有中韩之战才会产生的微妙心态。
话说得很轻松,但是——
赛后胡金秋接受采访时,胸膛不断起伏,情绪极其强烈。
跟大伙儿说句真心话,我大约能理解胡金秋的内在诉求。
某种意义上说——
他个人能力的巅峰恰好和中国男篮相对低谷的阶段重合。
2024年度输给日本的那场比赛,于他个人而言是极大的挫败。
这场胜利卸下了他作为球队真核的情绪和心理包袱。
以后续的比赛而论,这是有好处的。
回到篮球本身——
这支年轻的中国队有什么特点?
或者说,他们应该有什么状态?
我的答案是能拼。
郭士强指导大胆使用了长轮换,这么做的最直接好处是——
全队在外线的轮转节奏上不会松懈,能够全场扼杀韩国队的三分球。
他们也的确做到了。
对阵黎巴嫩时,韩国队全场投进22个三分球。
今晚他们外线24次出手只投进3个,命中率是骇人的12.5%。
最后决定比赛成败的暗线,其实是体能。
许多年前,姚明还是国家队头号核心,他曾在采访中调侃——
没有了三分球的韩国队,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。
他们毫无威胁。
即便如此,韩国队仍然足够顽强,他们也几乎扣住了这支中国队的命门。
联防结合扩防,最大程度考验外线持球人的稳定性。
这是淘汰赛的策略和针对。
从领先18分到领先6分,这是年轻球队必须走过的路。
我们当然可以说,韩国队全场24次罚球,第三节单节罚球15次。
我们当然可以说,尺度和裁判诉诸于细节的各种想法似乎都站在韩国队这边。
但是——
这终究是一项如何把球投进篮筐的运动。
恰因如此,我想要特别表扬这支球队的三名球员。
胡金秋,首席内线,有120%的进攻存在感,每个关键球都重要。
王俊杰,未来锋线答案,远射坚决,错位攻击果断,永远不缺乏信心。
朱俊龙,全队防守底色,亚洲范围内的完美3D球员。
这是一支年轻的球队,这是一支正在逐渐打出风格的球队。
这场球开始前,我曾对中国队的临场应变和持球人细节处理能力表示忧虑。
但是——
我仍然觉得中国队能赢。
我们更积极,我们体型更好,我们内线优势明显
我们知道在某些关键节点上,该怎么防韩国队。
我不得不承认,这场球的过程有着远比想象中更多的起伏。
临场判断和细节的缺失,在对手近乎激进的防守策略面前暴露得稍显不堪。
但还是那句话——
这是一支年轻的球队,年轻球队该有的特质就是能拼。
往小了说,我们是期待本届亚洲杯有惊喜。
往大了说,我们是考察这支队伍里有几个人能留到下一个四年。
王俊杰和朱俊龙本场的表现,是比胜利本身更宝贵的收获。
我们很久没有出现一个全面且有信心的锋线球员。
我们很久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具备防守基因的年轻人。
对手是新西兰也好,是黎巴嫩也罢——
对这支年轻的中国队来说,心态比技术更重要。
我觉得——
篮球是一项现实的运动,篮球也是一项要争要抢要拼的运动。
在这里,赢家无需预设结果。
更积极的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名球员。
最后时刻,廖三宁的那个后撤步跳投就是明证。